新闻中心news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CBA扩军计划或迎重大突破

2025-10-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在2025年亚洲篮球峰会闭幕之际,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于北京接受专访时表示,中国篮球正站在新一轮改革的关键节点,尽管挑战犹存,但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,他首次明确回应关于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扩军的讨论,强调“在条件成熟时,不排除扩大联赛规模的可能性”,这一表态引发体育界广泛关注。

改革深化:从青训到联赛的体系重构
姚明指出,过去几年中国篮球聚焦于青少年培养与竞赛体系优化,2023年启动的“北斗计划”已初见成效,通过建立区域性训练中心、完善校园篮球联赛衔接机制,初步形成覆盖8-15岁年龄段的四级人才库,数据显示,2024年青少年篮球注册人数较2021年增长40%,基层教练员认证数量翻番。“我们正在偿还历史欠账,”姚明坦言,“但必须承认,人才培养周期远比想象中漫长。”

针对国家队表现波动,他提出“动态建设”理念:未来将建立国际视野的球员评估系统,引入运动科学团队跟踪核心球员状态,同时扩大归化球员的战略研究。“2023年世界杯的失利让我们清醒认识到,封闭训练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篮球发展规律,下一步将推动更多球员参与高水平海外联赛。”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CBA扩军计划或迎重大突破

CBA2.0:扩军背后的商业逻辑与地域平衡
关于联赛扩军,姚明首次披露可行性研究进展,目前CBA公司已完成对NBL(全国男子篮球联赛)俱乐部的综合评估,重点考察球队财务状况、场馆设施及青训投入,据悉,潜在候选城市包括西安、合肥、长沙等省会城市,这些地区拥有超过500万人口且缺乏顶级职业球队。

商业价值提升是扩军的重要动因,2024赛季CBA赞助收入创下26亿元历史新高,转播合同覆盖15个国家和地区,联盟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数字化观赛平台,通过VR技术增强互动体验,姚明特别强调:“扩军不是简单增加球队数量,而是要构建更健康的商业生态,我们正在研究北美体育联盟的工资帽制度,未来可能引入更灵活的球员流动机制。”

挑战与机遇:基础设施与人才储备的双重考验
实现扩军愿景仍面临现实制约,目前CBA部分场馆未能达到NBA级标准,2024年联盟检查显示仅有60%场馆配备专业运动地板,姚明透露,已启动“场馆升级计划”,要求各俱乐部在2027年前完成设施改造,并建议新建场馆容量控制在1.2-1.5万人区间,以提升观赛体验。

人才储备同样关键,数据显示,2024赛季CBA国内球员场均出场时间较外援少8分钟,关键回合执行效率差距明显,为此联盟将调整外援政策,拟从2025-2026赛季起实行“四节五人次”新规,同时要求各队必须配备两名25岁以下国内球员进入常规轮换,某俱乐部总经理透露:“这些措施可能短期内影响比赛观赏性,但长期看能迫使球队加强本土培养。”

国际视野:从借鉴到创新的路径探索
姚明特别提到日本B联赛的快速发展案例,该联赛通过企业冠名+社区运营模式,在八年内实现场均上座率增长300%,他认为CBA需要找到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:“我们拥有庞大的篮球人口和独特的体育文化,下一步要推动俱乐部深度融入城市发展,比如要求球队每年举办不少于50场社区活动,建立会员制球迷体系。”

对于外界关注的联赛扩军时间表,姚明保持审慎态度:“可能需要三年准备期,要确保新加入的球队具备持续运营能力,我们正在研究分级准入制度,从财务健康度、青训体系、商业开发等维度设置明确标准。”他同时透露,联盟考虑在常规赛增至56轮后,引入类似足球领域的杯赛制度,为年轻球员提供更多展示平台。

姚明,面对未来仍怀信心 CBA扩军计划或迎重大突破

在专访最后,姚明用登山比喻改革进程:“每攀登百米都需要调整呼吸,但山顶的风景值得坚持,当看到内蒙古草原上的孩子因为乡村篮球场而爱上这项运动,当发现CBA全明星赛的社交媒体话题量突破十亿次,这些瞬间让我们确信方向正确。”随着杭州亚运会篮球馆亮起的灯光逐渐熄灭,中国篮球的新一轮破局之路正在夜色中延伸。

搜索